《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共11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共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可爱欢”投稿本文!篇1:《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

【简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共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可爱欢”投稿本文!

《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篇1:《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赵令畤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1.词上阕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2.词下阕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公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阕通过描写春水、繁花、啼莺、东风等意象,表现了春光之美好,营造出美好的意境;交代抒情主人公春心萌动的诱因;以乐景衬托主人公的哀愁;写景由远及近,自然引出下阕对室内主人公的描写。

2.下阕通过做春梦、望飞燕、独斗棋三个生活细节,表现了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困的形象。主人公相思之情难以排遣,白天做起了春梦,可惜春梦太短,很快醒来;向窗外望去,烟柳低垂处燕子双飞,又加深了内心的思念;百无聊赖,只好借斗棋来排遣相思之愁。

赏析

此词以极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写闺怨。词中共包含六个画面,其中有四个画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两个画面是一般闺阁生活的掠影:一为做梦,一为下棋。这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意境,使此词具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动,心魂为之摇曳、陶醉。“水满池塘花满枝”,是从视觉上观察到春天的到来的。春水初涨,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乱香深里语黄鹂”是从听觉和嗅觉上体味到春天的存在的。花香而乱,说明是百花飘香。“乱香深里”,即百花丛中。黄鹂在飘香的百花丛中歌唱,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气息和声音。“东风轻软弄帘帏”,是从触觉上体察到春天的温柔的。轻软的、多情的东风不时拂弄着帘帏,抚掠着女主人公的鬓发,这自然又是春天的温暖和柔情。如此种种,无不撞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会使她产生细微而曲折的心理反应。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种和耕耘爱情的季节,她却是孤身一人,面对这撩人的'春光,自然会触发对爱情的向往或回忆,会感到怅惘。

词的下片写这个女子沉浸于相思之中。“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意思是说:既然春心已经萌动,那么只有到午梦中去会心上人,以疗爱情的饥渴,可是春梦又偏偏是那么短促,心上人杳无踪影,唯见春燕交飞,烟柳低垂。春燕交飞,使人想到自身的独守空闺,徒添相思;烟柳低垂,使人更生离愁。“垂杨只解惹春风,如何系得行人住”,说明这短短的春梦不仅没有给人以精神的补偿,反而惹得愁恨倍增。最后女主人公不得不采取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来排除这相思的困扰,“玉窗红子斗棋时”。借斗棋以排遣无限相思之情,正如同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样,其间蕴含着深重的感伤与幽怨。

此词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极大,具有含蓄蕴藉、意境朦胧的美感,读后使人感觉意犹未尽、余韵深长。

篇2:《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问题】

10.(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2分)

(2)这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0.(1)初到此地

不识(2分,每空1分)

(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以及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2分,意近即可。)

篇3: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问题】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起句触景生情。作者目睹小园的一切,触发出对去年类似境界的追忆。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留痕迹,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生活的哲理。

C这首词上片侧重写惜春,下片侧重写怀旧。全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D这首词,写的虽是个人感受,却带有普遍意义――在人生某一特定时间,每个人都会有和词人相同的感受。

9.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全词所有的思绪都由“【 】”字而来。(1分)

【参考答案】

8.C

9.独

篇4:浣溪沙阅读题答案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②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④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⑤前!

【注释】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水天相接。②白发:老翁,这里是作者自指。③六幺:唐代有名的歌曲之一。④拍:歌的节拍。⑤尊:通“樽”。

【问题】

13.上片“绿杨楼外出秋千”,一个“出”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2分)

14.从词的下片,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示例:绿杨楼外隐隐约约地传来阵阵笑语,忽然,围墙上方出现了一位少女娇美的身影,一忽儿又不见了,喔,原来是少女在荡秋千。

评分标准:共2分。能描绘出“绿杨楼外出秋千”的画面,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即可得分。

14.示例:⑴我从词人满头白发还插着鲜花,并随着歌曲节拍频频举杯畅饮中,读出了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⑵我从词人看到堤上游人众多,热闹非凡,因而欣喜若狂的情形中,读出了词人与民同乐、乐民之所乐的情怀。⑶我从词人“人生何处似尊前”的感慨中,读出了他内心暗藏的失意与苦闷。

评分标准:共3分。建议采用层级赋分。符合第⑴点,答到“快乐”“兴奋”等,得1分;符合第⑵点,答到“与民同乐”等,得2分;符合第⑶点,答到“失意”“苦闷”等,得3分。

篇5:《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

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 (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破阵子·春景》阅读答案

1.(2分) 春 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破阵子·春景》赏析

宋词《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篇6:《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3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2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参考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3分)下阕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3分)

【赏析】

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篇7:《浣溪沙》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浣溪沙》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5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1分)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也烘托出热闹的春游气氛(2分)

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6分。答出特征3分,结合词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5.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3分)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7、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得极妙,前人评价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8、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2、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5.(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6.(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7、答: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1分)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1分),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1分)

8、答:词的下片既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欢乐场面,(1分)又直抒胸臆,以人生何处似樽前作结,抒吐内心万事不如意的郁闷,(1分)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快乐(1分),又表达了词人人生短暂、失意伤怀的苦闷。(1分)

【赏析】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篇8:苏轼《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9.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篇9:《浣溪沙王国维》 阅读题答案

《浣溪沙王国维》 阅读题答案

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蓞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

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

注:素萏:白荷花。流萍:水面的浮萍。

14.这里的浣溪沙是。(1分)

15.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表现了江南水乡少女荷塘泛舟的美好场面。

B.第二句写浓妆少女因嫉妒美丽的荷花而与之斗艳。

C.第三句写少女脸庞与晚霞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

D.第四句写少女因怜惜清香美丽的荷花而停止划桨。

16.请结合具体词语,对作品的结尾两句所描写的意境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1分)词牌

15.(2分)B(B项这首诗写的是少女泛舟的美好场面,红妆素蓞是女子泛舟时穿着华美,透漏出泛舟时的美好心境,并非出自嫉妒荷花之美。A项诗中的第一句就写出了诗歌要描写的事件是泛舟江岸,后又写了少女的穿着,周边的环境,惜花停留,小蜻蜓立在玉钗上等一派祥和欢愉的'景象。C项晚霞明指的是少女脸上的晚霞,既写出了出游的时间,又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少女脸上印着晚霞时的恬淡意境。D项为惜花香停短棹即是因为怜惜荷花之香而停止划桨前行,写出女子爱花、惜花的美好天性。)

16.(4分)戏窥鬓影拨流萍写的是少女静静地看着自己水中的倩影,一直未动。玉钗斜立小蜻蜓是说少女看水中美好的自己过于入神,小蜻蜓调皮地立在她的钗头。用小蜻蜓的出现,反衬出少女久久未动,凝神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水中影看,可见少女形貌之美。同时,小蜻蜓与人的靠近,又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作者借少女泛舟的美好场面,表现出对生活之爱。

篇10:《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观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舔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篇11:《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①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冷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8、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 浣溪沙晏殊阅读题答案

★ 《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 《送春》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 《蝶恋花·暮春》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 晏殊《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

★ 晏殊《浣溪沙》的阅读答案

★ 短歌行赏析题及答案

★ 高兴阅读题答案

上一篇:简洁的美好的早安问候语QQ(精选14篇)
上一篇
下一篇